微信号:weixin888
http://www.sina.com.cn 2005年03月15日07:40 新桂网 |
新桂网-南国早报记者廖敏周寒3月12日,广西2005年艺术类高考专业统考拉开帷幕。据统计,今年广西艺术类考生人数比去年增长21%。众多学子拼命往这座“桥”上挤,难道这真是一条通往高等学府的捷径? 现状 考生大幅增长 竞争日益激烈 3月12日,星期六,尽管天气突然降温了,但广西2005年艺术类高考专业统考的开考,令邕城涌动起一股特殊的“热流”。当日一大早,记者在考点转了一圈,看到大批背着画夹的考生早早等在考场外,“陪考”家长们都在细细叮咛。下午4时许,南宁考生小漫(化名)提前步出了考场,但她的表情看起来一点也不轻松。闲聊中小漫告诉记者,从去年年末到现在,她已经在区内外赶场似地参加了10多场艺术类考试,广撒网的目的就是为了能“捕”到一个好学校。但走马灯似的考试,已经把她弄得身心疲惫。另一位提前出场的男生小赵已是第二次参加艺术类高考,他颇为后悔地说,去年他放弃了区内一所院校的录取,今年再考时,发现考生更多,竞争也更为激烈。下午6时考试结束,考生们带着各种不同表情从考场里潮水般地涌出来,一些监考人员见状不禁发出感叹:“考生怎么比往年多了这么多!”。记者在广西艺术学院看到,安排在次日上午进行的“色彩”科目考试,共设了323个考场,考生多达7091名。由于考生人数众多,考试地点的安排表上出现了“美术楼四楼通道”的字样。据广西招生考试院提供的数字显示,2005年,广西共有9992人报考艺术专业高考,比2004年增加1798人,增长21%,其中报考美术类专业的考生共有7097人,占71%。对此,考试院有关人士称,我区艺术类考生近年来报名人数“呈较快增长趋势”。 探因 追捧艺术不懈 缘于门槛降低? 尽管艺术院校招生名额有限,为何艺术类高考仍有越来越多考生去追捧?采访中记者发现,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打着这样的算盘:艺术类专业对文化课分数要求低,是通向高等学府的捷径。南宁市应届考生小丽说:“从高考录取分数看,本科最少要500分,而艺术院校考生通常只要二三百分就可以了。我是到了高三才决定‘弃文从艺’的。”小丽还告诉记者,参加美术类专业考试的人有相当多是半路出家,特别是到高三后,班主任也会暗示一些成绩不太好的考生通过艺术、体育的道路上大学。在记者随机采访的20多位考生中,像小丽一样成绩一般、为升学匆忙选择艺术的考生就有8位。另一位考生小文告诉记者,她的表姐在广西艺术学院学琵琶,大学期间便有机会在茶楼等娱乐场所打工挣钱,收入不菲。小文认为,文理科专业的大学生在校打工一是难找,二是酬劳也不高,相比起来,读艺术类院校更能缓解大学期间的经济压力。在考场外,记者与几位家长聊起来。其中一位家长说,让孩子考艺术专业实属无奈,因为特长生能在升学中占优势,做家长的便让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乐器、练舞蹈,但练习又占用了不少学习时间和精力,结果孩子成绩不好,再有特长也上不了重点院校,只好读艺术了。另一位姓刘的家长告诉记者,她极力要求女儿考艺术类,因为艺术类考试还有个面试程序,在面试过程中高校有很大自主权,这能增加女儿上大学的保险系数。采访中,记者也发现有部分家长出于收入的考虑。钟女士说:“我儿子的志愿是中国美院,听说这所学校毕业的学生特别吃得香,学个装潢设计专业,出来后一点也不比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挣钱少。”另一位姓马的家长也指出,目前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,有不少大学生毕业后在家待业,而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生就算暂时没有稳定工作,也可先教人学画、练琴等,一小时也能挣个几十元甚至上百元。 分析 费精力耗金钱 艺术路不轻松 在很多人眼里,艺术院校文化课录取分数低,是上大学的捷径。以2004年广西的情况为例,区属艺术院校和艺术专业分两个科目组划线,考生所考的4个科目加起来原始分总分只要达到247分(文科)或224分(理科),就可以有升学资格了。但考艺术是否真的如想象的那样简单?南宁考生小漫说,这绝对是个误解。怀着服装设计理想的小漫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国画,初中开始拜师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。“学艺术很耗钱,光是学费,还不含添置颜料等其他费用,1年起码要用1万元。”小漫说,一些高校开设的考前辅导班,20天就收费四五千元。小漫看上了上海一所大学的服装设计中日班,刚填完报名表,老师便问:“大学期间共要30万元,你家有这个经济实力吗?”就算家里有财力保障,学艺术的辛苦也不是“外行人”所想象的那样简单。从去年11月开始,小漫在武汉参加了三四个学校的考试,一路转战北京、上海,最后赶回广西,前后共考了15所学校。四处赶考让小漫耽误了很多功课。今年高考广西改考小综合,原本“丢”了1年半的地理科重新列入考试科目。小漫却在外地赶考,没有上过一节课。“连班主任都为我担心。现在我只能一个劲地自学,每天看书看到凌晨两三时。”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几名男生告诉记者,在一年比一年激烈的竞争面前,绝对不能心存“随便考考也能上”、“文化分一点也不重要”的侥幸心理,仅靠一两个月的临阵磨枪,是很难通过专业课、文化课两道难关的。事实上,对于像小漫这样追求艺术的人来说,上一所自己喜欢的艺术院校,也像普通考生向往清华、北大一样的辛苦。 深思 辛苦挤独木桥 还需客观审视 老师们又是怎么看待这股艺术热?广西民族学院一位常年参加舞蹈、声乐招生的女老师向记者直言,时下不少用人单位喜欢招具有艺术、文艺特长的毕业生,像通讯公司、广告公司等,这对文化基础差的考生来说是进入“好单位”的难得机会。“但许多考生却忽视了艺术专业的特殊性。”这位女老师向记者谈起她在做考官时发现的一些“怪现象”。例如,舞蹈对体型的要求十分严格,有的考生体型明显“身长腿短”也来参加考试;声乐要求有优美的声线,一些考生根本是“五音不全”也执迷不悟……“考生这种盲目的行为,其实是对自己极大的不负责任”。此外,文化课基础不好的学生,通常专业造诣也不高。广西艺术学院几位美术老师谈到,即使这些考生勉强毕业,拿到学位,也顶多是个画匠,在美术人才市场上毫无竞争力。他们认为,学习美术专业不仅需要考生具备细致的观察能力,强烈的表现能力,也需要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。事实上,高昂的代价也未必就会有丰厚的回报。一位声乐老师向记者谈到,目前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,例如他教的一个钢琴调律专科班,学生均来自区内各个地市,但毕业时没有一个回到当地就业,因为当地并不具备就业市场,班里同学最终只好合伙开了个琴行。这位老师指出,学艺术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磨练才能修成正果,急功近利并不现实。正由于大量的考生进入艺术类专业学习后,真正能在专业领域取得卓越成绩的不多,这就不奇怪有不少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,或被迫转行了。 作者:廖敏 周寒 (来源:新桂网-南国早报) |